从造轮子说起

在 IT 领域,造轮子常用来比喻重复制作已有的工具。

什么时候,会有造轮子的需求?按我的理解,有如下原因。

(1)觉得已有的轮子不够好、不方便、不符合自己的理念,所以想要制作更好的工具,造福自己和他人,还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2)知道已经有现成的工具,也知道自己很难超越,造轮子只是锻炼自己和加深理解。

两种情况虽然目的不同,但在造轮子的过程都会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对轮子相关的概念、理念有更深的理解。所以从提升自我的角度来看,造轮子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应该鼓励的。

另一方面,如果是在正式项目中使用,在理解相关概念和用法的基础上,还是更偏向于使用已有的、稳定成熟的工具。这样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有利于项目的平稳推进。毕竟有别人的经验不用,却自己去踩一遍坑,从商业上是很不理智的。大多数时候,这和企业要创造利益、价值这一主要目的是不符的。

文章标题虽然叫《从造轮子说起》,我自己的想法却不是从此而起。另有所思,后来才想到这就是造轮子的问题。缘起如下。

前阵子看《番茄工作法》(后面可能会写一篇读后感和实践的思考),最近在实践,没有找到称心的工具,就想着不如自己动手做一个,还煞有其事地列出不少功能点。几周过去,代码一行都没有写。不由得感叹自己拖延症之严重。又想起这本质就是个造轮子的工作。更何况市面上真的没有符合的工具吗?自己那些需求是否真的有必要,真的不能满足吗?这样转念一想,觉得还是要放下看见什么都想造轮子的“想法”,多点更专注、集中的造轮子行动。首先要提升技术深度,在某个点上有深刻的理解才行。

又想起那句话,我们几乎能完成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但我们不能同时完成所有的事情。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坚持下去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