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番茄工作法的理解停留在「工作/学习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这样的循环。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番茄工作法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空有其形无法发挥出番茄工作法真正的威力。
番茄工作法的完整流程包括:计划、执行、评估、应用四个步骤。三十分钟的循环只是其中的一步。下面简单介绍各个步骤需要做什么,以及有哪些注意点。
计划
就像 GTD 那样,需要一个待办任务清单来收集所有的任务。每天早上,根据当天的安排(工作、学习、休息、出游)来确定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完成任务。这里需要将时间换算成番茄钟来计算,半小时长度的番茄钟就很方便计算。人一天中能集中精力、高效工作/学习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五六个小时,所以一天的任务所需的番茄钟一般不应超过十个。可能有人会觉得一天这么长,就只计划这么点时间,是不是有点浪费。但是你要明白,这是全神贯注的十个番茄钟,是十分难得,也是非常高效的。如果你仔细回忆就会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看上去从早忙到晚,但实际上有不少时间都是在做与任务无关的——比如看聊天软件、刷信息流、剁手之类。
做计划的目的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确实能在计划的时间节点上高质量地完成相应的任务。
执行
执行过程就是循环执行半小时的番茄钟。用什么软件并不重要,甚至用手机闹钟会更方便——当今都是手机不离身,任何时候都可以收到番茄钟的提醒。这里主要的是养成几个习惯和反射:
一旦开始番茄钟,就集中精力,不去处理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事情。关键不在于当前活动能否在当前番茄钟内完成,关键是在这一刻你尽了全力。
如果中途想起其他任务,也只是先记录下来,仍然继续当前任务。
假如任务提前完成,番茄钟还未结束,也不要去处理新的任务。可以对当前任务做个回顾、整理,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有印象、也能提升相应的技能。
一旦番茄钟响起,无论当前任务是否完成,都应该停下来好好休息。有时候停下来甚至比开始做更难。特别是写代码的时候,突然被打断,是一件相当恼火的事情。这时使用软件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软件可以在时间点之前先提醒一次,给你一点准备的时间。
休息后,若任务的确需要今天完成,那么就重新开始一个番茄钟,继续这个任务。否则的话,将任务继续加入待办任务清单,执行新的任务。
评估与应用
每天晚上,回顾当天的计划和执行情况:当日的任务是否都完成,总共花费多少番茄钟,有哪些任务花费的番茄钟比预料的多或者少,预料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为逐步提升计划的有效性,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每日的评估,让自己更加明白问题所在,从而下次评估时间更准确,计划和执行时更加心中有底,不着急也不放纵。因为你知道计划已经做好,事情都会按部就班地一一完成。
实践体会
几周体验下来,感觉每一步都做的不够好。
早上的计划做的不够明确,不能预估好需要的番茄钟。
执行过程中,到点时不能马上停下休息。
晚上的评估和应用做的不够。
这样说来,我对番茄钟的应用还很初级,还需要很长的探索。也的确如此。
在实践的过程,出现一种想法:计划每日任务的时候,采用类似读书时候的课程表那种形式,可能从视觉上更能看出每个时间点要做什么、每个任务要花费多少番茄钟。目前好像还没有看到比较符合这个想法的软件。我这造轮子的想法又蠢蠢欲动了。不过还是先把自己的践行水平提升一番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