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总结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擅长反思的人,更准确地说是没有这个习惯。不反思就少了总结、提升的机会。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做个总结,培养自己反思的习惯。

从阅读说起

今年看了几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原则》、《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之道》、《被讨厌的勇气》。还有几本记忆不深就不提了。算是有所收获,不过还是缺乏行动。

说到阅读,不得不提“辉哥奇谭”这个公众号。自从知道这个公众号后,基本每天起床刷牙时都是看辉哥的文章。这一年从这里学习到不少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比如,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把书完整地看一遍,而是从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提到:看到书中有好的东西后,一定要去践行。如果不能践行,很大可能是认同感还不足:嘴上说着很有道理,但是身体却还不肯行动。这也是所谓的“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身”。毕竟没有行动,谈何改变。知行合一才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越发觉得阅读是一个绝佳的媒介——聆听其他人的想法。通过不同想法的碰撞,形成自己的三观,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人谈心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也是目前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新的一年,要多读书多思考,多与人交流,不要固步自封。

人各有志

这是一个拼命的时代:互联网行业盛行九九六:人人都在喊奋斗;诸如“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之类的营销文更是层出不穷。然而人生之路,并非只有奋斗一条。努力也好,安逸也罢,都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选择了安逸就接受平凡,既要安逸又要不凡是不存在的。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此需要付出什么、放弃什么。

于我而言,既然已经选择了留在广州,那就注定不会太轻松。如果留在了广州,还整天总想着看番、打机,那么为什么不回老家发展呢,岂不是更加轻松惬意。(当然,适当的娱乐是必需的,只是要劳逸结合,把握好度。)新的一年,要提高自己管理时间、分配精力的能力。

团队协作

单打独斗总是很难走远的。团队的作用就是让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达到 1 + 1 > 2 的作用。《原则》中提到一些观点:人与人大不相同。我们要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求同存异。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自己能得出的最好答案。这也是我这一年的一个大变化。在工作中需要多和人沟通交流,而不是自己们闷着头干。遇到问题需要讨论时,不要为了争个高低而固执己见,而应该是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无论这个方案是谁提出来的。无论何时,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知道的并不多,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另外,不要担心犯错,应该担心的是犯错后不能吸取教训以致重蹈覆辙。

术业有专攻

这一年由于公司业务频繁调整,先后参与了两个应用 APP、几个小游戏/程序、一个游戏 APP 的开发。技术上主要负责后端开发,后期同时参与了游戏 APP 的客户端开发。服务端主要提供 HTTP、Socket 接口给前端/客户端调用;包括 Lua、C、Skynet 的游戏服务端,Java、Gradle、Spring Boot、Mybatis 的 Web 服务端,Java、Netty 的游戏服务端,Python、scrapy 的爬虫和运维脚本。游戏 APP 使用的是 Unity,涉及到 C#,主要负责资源的打包、更新、加载,用户游戏数据的读写。期间还偶尔客串 iOS 和前端,写一下 Object-C、Swift、JavaScript,基本属于打杂。

看起来像是做了挺多东西,但是仔细一想,由于赶工期,加上很多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并没有完成或者完成后运营的时间不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把东西“做出来了”,还没有经过太多的考验,所以很难说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些东西,只能说有个概念这样能实现需求。这点也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缺乏项目的长期运营/运维、持续开发/跟进的经验。

虽然说语言只是一门工具,重要的是实现需求、实现功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但是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生态和工具链,这些东西的学习还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我还是需要选定自己的方向,做到一专多长。新的一年,要静下心来好好提升技术。

尽人事听天命

许多事情都有选择,只是往往事后我才懂得。还是要多去经历,多尝试,多体验。该做的想做的,就尽力去做好。即便最后失败,那也没有遗憾了。新的一年,希望能脱单吧。行动是要有的,但也不强求了。当然强求也强求不来。

最后还是要用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身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希望在 2019 年开启崭新的篇章。

—— 写于广州市黄埔区

这篇博客从农历新年前(1.28)开始写,由于各种原因,拖延到了年后的元宵(2.19)才发布。新年的第一次打脸。